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分享】智慧时代下生活服务空间配置模式转变及效率测度探讨

点击关注 > 城市规划
2024-09-04

张赫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到底对生活,对城市空间和城市规划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作用,或者说本原作用,是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进行引导。传统的方式是分级分层、按照服务半径和配套指标进行空间资源供给。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种空间供给模式被逐渐打破。过去所认知的空间(实体空间)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一个重要的载体,大部分的资源服务都是在空间载体上被人们二次选择和分配,但移动互联网使供需双方的载体发生变化,也就直接影响到空间本身。因此,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服务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中介载体的形式,从而推动了资源配置模式的转变。这种供需双方间中介载体的转变,在其他学科也有很重要的新提法,如信息科学领域的“去中心化”,但它放在城市规划学科却不一定准确。事实上某些资源和服务空间不一定去中心化,甚至会加强中心化,但无论如何它的中介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换一个更准确的概念应当是“去中介化”。“去中介化”将部分依附于实体空间的功能转移至线上平台,使服务场景由传统单一的“实体空间”向“虚拟平台+实体空间”的复合场景转变。“去中介化”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渐变的过程。以生鲜零售和外卖团购为例,根据平台介入方式就由中介化、部分去中介化向完全去中介化过渡。例如近消费端的服务设施,不但没有去中介化反而强化了地理的中心性;又如外卖空间则成为完全去中介化的空间,生产端可更自由地在空间中分散布局。回到和规划空间相关的讨论,发现实际上面对个体需求差异,不再完全强调从需求端主体出发的便利性,而是转向了物流中心便捷性的争夺。因此,空间资源配置在需求端、中间端和供给端各有侧重:需求端侧重的是互联网平台对于人群特征的描述和分析,中间端则是交通成本驱动下对物流中心的争抢,供给端是以租金为代表的服务环境变化。因此在整个空间配置上,过去“一刀切”的方式对不同端不同类型空间的响应差异较大,且出现了不适应性。

总结而言,作为资源承载体的物质空间及社会组织,通过高速传递、实时互联的线上资源信息流,将进一步提升供给效率并取代大量“容器”功能的实体空间。与此同时,线下将向供给质量维度、场景体验、交往等社会性功能转型。针对供需即时、精准匹配的愿景导向,线下空间与线上平台中介属性的互补协同,使得零售空间首先实现功能及结构的空间演替,未来将渗透至商品与服务活动复合的其他业态空间,并推动生活服务空间体系的重构。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2023年第1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点击标题阅读文章) 

数字时代的城乡新空间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规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